形意拳具有動作簡潔樸實、嚴密緊湊、沉著穩健、快速完整的特點
動作強調要身體架構,意念和適當的力量結合練習。手腳齊到,一起動全身到位,拳到位時要催力。
五行拳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 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像擰繩一樣,毫不鬆懈.
要求剛實而不僵,柔順而不軟鬆,勁力舒展又沉穩
單式操練和套路
三體式:
五行拳
五行拳是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五式,分別合應於中華哲理的五行元素。練此五式在外呈現的勁勢,在內可以調調和肺、腎、肝、心、脾 內臟系統
以動作形式 :
劈是由上而下的勁和勢
鑽是由下而上的勁和勢
崩是向前突出的勁和勢
炮拳是向外開的勁和勢
橫拳是橫向撥開和包裹的勁和勢
練好了可以將五種勁和勢組合而為一
十二形是以拳擬十二種動物的生活形態和搏鬥的特長而組成的形意拳傳統套路。
相較五形拳練習,又增加了許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豐富,可鍛鍊和掌握多種勁力,提高攻防實戰能力。
各個門派都有自己的見解,有眾多招法和用勁方式。但把各項動物的特點在掛在身上是練十二形的主要目的。
龍形:取能上天下地,練躍跳長身,落地伏身之能耐
虎形:取勇猛之勢,練撲撞補食之能耐
猴形:取輕靈機敏,練習進退和縱樹之能耐
馬形:取其能闖撞和踏蹄的能耐
鼉形:練習其搖動身體和能撥浪攪水的能耐
雞形:有抖翅和威勇戰鬥的能耐
燕形:練習其輕盈身形能上下飄滑的能耐
鷂形:鷂有束身入樹林,又有上下穿鑽的能耐
蛇形:蛇有屈伸自如,捲身纏繞的能耐
(鳥台):(鳥台)有包抄之勢又有搗破硬物的能耐
鷹形:鷹有利爪和剛猛的捕抓的能耐
熊形:熊有抖擻和拔樹威猛的能耐
套路:從五行拳的核心架構體到十二形的多樣體態,組成結合多樣勁路的套路練習能變勢和能變勁的肢體韻律操作。
進退連環拳:
以崩拳為主體的連環套路。
八勢:Bā shì
整個套路以鑽拳 崩拳 炮拳 橫拳等和馬形、雞形、鷂 燕形組合。套路的演練要注重八式的發勁,整個套路中的八個發力點。
十二洪捶(十二橫拳)
是以橫拳和鷂形為主,加上鮐形,馬形 雞形 蛇形等組合,形成走位四方,拳打上下左右。有打法多變,身法左右旋轉之能耐,是形意拳一對多的打法套路
雜式捶
雜式捶是形意拳的典型傳統套路,是提取五行拳與十二形的精粹技法組合而成
是以砸打的勁勢為主體。
其運動方式活動量大而兼上下四方,姿勢變換,圓活連貫。是形意拳傳統套路中內容較多,往返趟數較長的一個拳套,共分五段。